当代音乐

访问量:49955

教授专栏

  • 红色音乐的内涵及其特性探析

    齐冬红;

    红色音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积累的音乐类信息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音乐的发展进程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高度重合,在其发展进程中呈现出鲜明的阶级性、深刻的历史性和独特的民族性。

    2023年12期 No.67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中国歌剧表演姿态研究

    赵木希;

    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认知源于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人的身体、大脑、心理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认知则聚焦于身体体验和情境交互上。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以及跨学科研究视野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强调认知、姿态与音乐表演的一体性,认知的具身性也更多地体现在音乐表演研究当中。表演姿态在歌剧表演活动中,是表演者发出的可观测到的各种表情和身体动作的统称,是实现歌剧表演的关键要素,深刻彰显着表演者对歌剧艺术内涵的认知与表达。近年来,音乐表演姿态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中难以跨越的局限,为学界带来了全新视野。在教学、观摩、研究的实践中,笔者发现,中国歌剧经典片段所呈现的技术特点与艺术美感,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艺术家关于表演姿态的体验与实践,由此引发了笔者对于歌剧表演领域中表演姿态这一关键要素的思考:表演姿态对于歌剧舞台呈现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在歌剧表演中,影响表演姿态的核心因素有哪些?面向未来,可以将表演姿态研究辐射到歌剧生态系统的哪些领域?基于此,本文力求从表演学、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以“具身认知”为理论基础,以“身体”为中介,探索表演者在歌剧表演过程中身体姿态变化与舞台呈现之间的关系,同时揭示身体运动和环境、认知、音乐结构运动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法,深度挖掘歌剧舞台呈现中表演姿态这一重要变量的应用价值,使其更为科学立体地融入创作实践、舞台实践、教学实践与理论研讨。

    2023年12期 No.67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

    刁姝钰;张薇;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艺术类的课程占比要求达到9%~11%,这无疑说明国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多元化、全方面的发展,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需要相关人员对音乐课程加以研究并深思。本文通过对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进行研究,结合教育学、音乐史学等课程理论浅谈音乐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2023年12期 No.67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博士论坛

  • 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信息化模式探究——以乐理课程为例

    夏云静;

    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乐理是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理论课程,是构建音乐理论学习高墙的基石。本文将以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中的理论必修课——乐理为例,就音乐专业课程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2023年12期 No.67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 谈声乐伴奏与钢琴伴奏的差异性

    何文莉;

    声乐伴奏与钢琴伴奏是音乐领域中两种不同的伴奏形式,它们在演奏技巧、音乐表达、声音配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通过比较声乐伴奏和钢琴伴奏的差异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伴奏形式的独特之处。

    2023年12期 No.673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高校钢琴演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讨

    李梦琦;

    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强调培育高素质、高质量的时代新人,以此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新生力量。在此背景下,高校顺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即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其中,钢琴演奏教学作为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关键,其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因此高校教师应提高对钢琴演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钢琴教学模式,以此切实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钢琴演奏技能的掌握,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高校钢琴演奏教学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钢琴演奏教学策略,以期为新时期高校钢琴演奏教学提供相关参考。

    2023年12期 No.67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声乐课程体系研究

    张罗箫;李祥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模式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18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都把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作为促进教育变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体系中的应用,并对其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体系中具有许多优势,如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然而,“互联网+”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设备的限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在声乐课程体系中的应用,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克服挑战,以提高声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023年12期 No.67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东北日报》革命歌曲研究

    曹正钰;刘璐;

    《东北日报》刊登的革命歌曲,其艺术风格多样,曲调来源广泛,历史意义深远,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宣传党的政策、鼓舞东北人民的革命斗志、赞颂东北军民的光辉革命事迹、揭露敌人罪行、动员东北军民发展生产和支援前线的重要文化阵地。本文收集1945年至1950年《东北日报》刊登的革命歌曲,按其曲调来源进行分类,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研究分析,试图提炼其艺术思想及艺术价值,从而为“红色”文艺创作提供现实素材与理论借鉴。

    2023年12期 No.67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 基于大单元教学视域的中职音乐教材编写

    邓兰;江嘉琳;

    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素养已成为中职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倒逼着音乐课堂走向大单元教学。在《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下,中职音乐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笔者从大单元教学视角出发,分析当前中职音乐教材单元编写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文件所提要求,对中职音乐教材的大单元主题、大单元学习目标、大单元学习内容、大单元评价任务的编写提出一些建议。

    2023年12期 No.67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音乐美学

  • 饱和、标出、拼贴:后现代主义音乐万象之一隅

    王金强;

    后现代主义音乐作为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艺术门类之一,它的出现是伴随后工业社会科技、信息手段的发展而日趋多元、碎片化的必然结果,且源于试图在传统社会文化环境中寻求打破既有秩序的实践和努力。本文从后现代音乐的万千现象中管窥一隅,力图从“社会饱和”“标出更迭”“拼贴音乐”方面探讨后现代主义的当代文化起源、后现代主义音乐中意义的多元零散和流动变化,以及社会饱和与后现代主义音乐的多元映照。

    2023年12期 No.67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艺术美学在钢琴演奏中的展现

    梁晶;

    本文探讨了艺术美学在钢琴演奏中的展现,通过对钢琴演奏技巧、音乐风格和历史背景的分析,揭示了艺术美学在钢琴演奏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意义,还重点介绍了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以及舞台表演中的艺术美学体现。提高钢琴演奏艺术美学境界的途径包括提高音乐素养与艺术修养、培养良好的演奏心态与创造良好的演奏环境、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以及反复实践与反思。本文最后总结了艺术美学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以及钢琴演奏艺术的永恒魅力与深远影响。

    2023年12期 No.67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音乐美学视域下的“筝”与“诗”

    李霞;甘露;

    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悠扬动听的音色,不仅可以丰富生活,还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内心更加平静、安宁。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含义,能够让人们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几首和诗歌密切关联的筝曲,按照历史的线索对筝与诗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在艺术表现的同源、共生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进行了探讨。

    2023年12期 No.673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现代音乐美学的发展研究对于音乐表演艺术的影响——评《音乐美学通论》

    李傲;

    随着现代音乐美学的持续发展,现代音乐艺术美学体系愈加完善健全,这对于当代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音乐表演的艺术包括钢琴、声乐和舞蹈表演,是一种极具创造性与再现性的艺术,具有极强的美学效应。探讨现代音乐美学的发展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定位与重构有着积极作用,将音乐艺术表演与现代音乐美学充分融合,可进一步提高音乐表演艺术整体的灵动性与形象性。本文从《音乐美学通论》一书入手,对现代美学发展与音乐表演艺术间的关系及其中的积极影响与启示作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023年12期 No.673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音乐教育研究

  • 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节奏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陈兆凌;

    在当今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以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讲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致使课堂效率与质量受到影响。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视唱练耳教学的结合应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形成音乐鉴赏和表达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学习积极性。据此,本文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为出发点,阐述了奥尔夫教学法加入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并分析当前高校视唱练耳课程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新时代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希望为今后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节奏训练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2023年12期 No.673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 激趣、尚美、求新——高效愉悦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宁洪强;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课堂教学在这一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体验都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音乐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艺术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将针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展开研究,分析具体的教学途径,以供参考。

    2023年12期 No.67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路径分析

    罗雅迪;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但是在这一专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在声乐教学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到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路径,以期提高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和学生音乐素养,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023年12期 No.67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设置与教学问题调查研究——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娄灿华;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使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当今幼教市场对职业化、高素质教师的迫切需求。音乐类课程与教学关系到学前师资队伍专业素养及执教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地更新育人理念,查找问题,合理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为幼教事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2023年12期 No.673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 关于“互联网+”时代大学音乐教育理念转型的思考研究

    刘勇;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创了更大的空间。目前,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已经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渗透于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工作环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而音乐作为大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创新工作需求,广大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落实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型,借此带动大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全面创新,充分满足当地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为学生将来参加岗位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本文首先简述了“互联网+”时代大学音乐教育理念转型的意义,随即针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型思路展开分析,最后探讨了大学音乐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大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2023年12期 No.673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小学音乐“三和”教育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究——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以和育美”美育创新案例

    王娜;

    在党和国家要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背景下,人和街小学坚持把美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通过和美课程——和而生美、和声课堂——以和培美、和力评价——和中蕴美的“三和”教育模式的建构,推进美育创新。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能力为目标,聚焦“和声课堂”教学改革,开设包含国家课程、校本化社团课程和活动课程、校外比赛课程的“四维一体”课程,实施融合多元的素质测评,实现以和育美,引导孩子在聆音鉴美过程中形成和美特质。学校被评为全国非遗与课程融合创建工程示范校、重庆市艺术教育示范校,连续开展9年参与人数为3 000余人的全校性迎新春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获全市最高综合性荣誉“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三和”教育模式的建构,以和育美的实践探究最终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育人目标。

    2023年12期 No.67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王倩;刘璐;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素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线上、线下两种教学相结合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优势互补,实现网络教学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

    2023年12期 No.673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基于新课标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创新之我见

    曹军;

    时代在进步,如今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设施也在更新换代,同时音乐教学也一直在发展。基于此,教师无论是在课堂的授课模式上,还是基本技能上,甚至是角色定位上,都需要进行创新和升级。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终身学习,积极进行教学创新。

    2023年12期 No.673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 基于融学课堂的小学音乐器乐教学方法探讨

    严素静;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素质教育需求的增加,小学音乐器乐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学音乐器乐教学往往存在单一、枯燥等问题。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基于融学课堂来改善小学音乐器乐教育,探索创新性的器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3年12期 No.673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沈云;

    为更好地发挥音乐的美育价值,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教师应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声势训练,即指导学生通过做出肢体动作完成相关的节奏练习。声势训练的介入有助于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同时,提升音乐课堂教学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情境式、趣味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节奏难题、激活音乐律动,还要设置恰切的表演类任务以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推动学生音乐素养与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双重提升。

    2023年12期 No.673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策略研究

    黄薇;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契合新课改培养音乐兴趣、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思想等要求,明确区分音乐鉴赏和听音乐,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欣赏课上获取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深入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2023年12期 No.673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以戏剧元素丰富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分析

    薛薇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戏剧元素融入初中音乐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音乐课充满乐趣。基于此,本文以促进初中音乐课程改革为目的,采取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以戏剧元素丰富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以下参考建议:重视教学指导,以戏剧元素丰富音乐欣赏教学;加强教学设计,以戏剧元素丰富音乐表现教学;推动教学创新,以戏剧元素丰富音乐创造教学;做好教学指导,以戏剧元素丰富音乐联系教学。

    2023年12期 No.673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提高歌唱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

    杨小琴;

    歌唱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突出,有利于放松学生的身心,在掌握歌唱理论技能的同时,发展节奏感等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提高对歌唱教学环节的关注度,采取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歌唱能力等措施,实现歌唱教学的提质增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阐述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提高歌唱教学效果的方法,希望对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2023年12期 No.673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探讨

    贺兆静;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人们可以通过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也能够使内心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艺术教学环境,可以缓解学生在学业上的压力,也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培养,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怎样迎接挑战并且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当中,不断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2023年12期 No.673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论在中学开展阮咸教学的意义

    沈小松;

    阮咸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文献记录。随着时代的变迁,它流传发展至今,虽依然保留了其古老的形制和演奏手法,但受流行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青少年学生中的传播和普及率较低。本文将从阮咸艺术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阮咸在中国民族器乐之林中的独特位置,以及阮咸进校园是艺术特色办学的独特亮点这三方面进行论述,明确突出在中学开展阮咸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2023年12期 No.673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浅谈大单元下“小型歌舞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罗俊;

    近年来“小型歌舞剧”这一综合性艺术体裁逐渐得到认可,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普及应用。相较于“儿童歌舞剧”来说,它更强调的关键点在于“剧”,除了有歌有舞外,剧本的情节、内涵、价值同样不可忽视。在儿童歌舞剧教学中,在大单元的设计下,在优质资源的整合下实现以美育人、以爱感人、以情动人的育人目的。使学生学会去喜爱音乐、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甚至能够用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内心情绪,传达艺术理解。

    2023年12期 No.673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计算机音乐教育的未来:探索人工智能的潜力

    杜啸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计算机音乐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智能化的推荐系统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进行定制化的教育;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跟合作,通过生成算法以及自动作曲工具,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音乐分析和理论研究,提供更准确和深入的音乐分析结果。然而,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音乐教育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以及教育者与技术的协作和融合等方面。因此,未来的计算机音乐教育需要教育机构、教育者和技术专家共同合作,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创造更丰富、个性化和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2023年12期 No.673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探究

    姚娟;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培养幼儿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优化教育目标,创新教育方法。音乐审美能力是幼儿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内容,幼儿教师要注重在教育活动中采取有效的培养方法,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价值进行了阐述,并分析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现状,进而具体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2023年12期 No.673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寻找富有生机的民歌课堂

    伍娜;

    以听、评、磨课的方式进行民歌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通过展现原生态民歌的视听冲击、激发富有情境的民歌想象、感知方言与民歌旋律节奏的密切关系、传承口传心授的民歌学习方式、体验载歌载舞的民歌形式、播种民歌即兴演唱的种子等方法,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与认同感、提升民族自信与凝聚力。为音乐教师提供民歌教学参考,引发更多教师对民歌教学的关注和研究。

    2023年12期 No.673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民族音乐研究

  • 文化自信视域下内蒙古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探究

    李娜;

    本文以文化自信的视角,探讨内蒙古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首先分析了内蒙古民族声乐的文化性,并对不同时期进行了具体的文化性体现的阐述,包括原始时期、古歌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以及近现代时期。接着探讨了当代内蒙古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包括少数民族音乐的借鉴、民间戏曲音乐的吸收、原生态民歌的融入以及西方音乐元素的引进。通过这些探讨,展示内蒙古民族声乐艺术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所取得的进步。

    2023年12期 No.673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新文科”背景下山西晋南花鼓教育改革刍议

    王帅;

    山西晋南花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黄河流域鼓舞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政策,特别加大了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扶持力度,这也对山西晋南花鼓的教育教学提出紧迫的要求。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山西晋南花鼓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基于花鼓教学实践,从教材编制、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三个方面阐述了花鼓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及方法,旨在优化晋南花鼓教学实践,推动晋南花鼓的学科发展。

    2023年12期 No.673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扬州地方音乐的传承研究——以扬州清曲为例

    许晨;

    明清时期,扬州清曲便已经开始传播且有一定的规模。清曲是在扬州的俗曲和小调的基础上学习并发展起来的。2006年,曲艺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音乐教育讲究多元化,要认识清曲艺术魅力的教育作用。本文以地方中小学开展的扬州清曲艺术课程为例进行探索,为学校开展传统音乐艺术提供理论思维。

    2023年12期 No.673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江西民间小戏地域分布研究

    应姿;张姗姗;

    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促使其形成了以采茶剧种为核心的江西民间小戏文化圈。据统计,江西民间小戏现有剧种14个,其中采茶剧种12个、花灯剧种1个、花鼓剧种1个,其命名通常在剧种前冠以地名或河流名称作为标识。本文从自然地理环境、人口交往迁徙、文化交融等三个切入点,来探寻江西民间小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布态势。

    2023年12期 No.673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魏军古筝作品《水墨丹青》的音乐特征与演奏要点

    陈妍;

    本文以魏军的古筝作品《水墨丹青》为例,着重论述了此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奏要点。首先对此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了介绍,认为此曲主要基于诗、乐、画三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融合层面。从音乐特征看,着重从民间器乐素材、民族曲式结构、节拍与节奏重音、线性化旋律思维以及钢琴协奏声部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在演奏要点的论述上,分别从润腔技术、快速指序、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2023年12期 No.673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外国音乐研究

  • 赏析巴洛克时期小号演奏艺术

    王雷;

    巴洛克时期在欧洲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简单介绍了巴洛克时期的基本情况,描述了巴洛克时期艺术领域的华丽与繁复,阐述了小号演奏艺术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从审美、艺术、形制、技巧等多个角度对巴洛克时期的小号演奏艺术进行了欣赏与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帮助和借鉴,明确小号演奏艺术在巴洛克时期的发展情况,助力现代音乐的进步与发展。

    2023年12期 No.673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神秘的“曼侬·莱斯科”:《茶花女》小说和歌剧中的女性隐喻形象

    唐双文;

    1848年,小仲马以欧洲作家普雷沃作品中的“曼侬”一角为原型,撰写了长篇小说《茶花女》,之后威尔第将其改编为歌剧。尽管剧中并未直接安排曼侬这一角色,但在音乐形象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又带有曼侬式的象征。本文以法国文学作品中的神秘女性——曼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其在《茶花女》小说与歌剧中的不同表现特征,分析该形象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文化象征与隐喻内涵,进而揭开《茶花女》中女性形象背后的意义。

    2023年12期 No.673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 英国作曲家约翰·塔文纳的创作历程

    梁炜格;

    本文重点梳理英国作曲家约翰·塔文纳的创作历程,从早、中、晚三个时期选择代表性作品展开详细论述。国内对这位作曲家关注较少,并将其创作风格归纳为“神圣简约主义”,但塔文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义并非仅限于此。通过梳理和分析其创作历程,本文意在呈现塔文纳音乐创作倾向的三个转向:现代—传统—精神,由此理解其音乐与精神世界的关系,更深入地挖掘他音乐创作的意义和内涵。

    2023年12期 No.673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解析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中莱奥诺拉的形象塑造

    庞梦雅;

    人物塑造是歌剧创作的核心,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把握作品核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中女主人公莱奥诺莱为对象,以作曲家在音乐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主体,在对音乐本体探寻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社会意识的角度,对19世纪欧洲社会中女性的社会角色表现进行讨论,目的在于探寻该人物形象的音乐意义及社会意义。

    2023年12期 No.673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艺术特征及演奏分析

    秦春雨;卜莉;

    贝多芬在古典音乐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作品及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在当时也可谓“独步天下”。他作品表达常常带有面对命运无常的勇气,旋律变化从混乱走向有序,音乐从痛苦走向和谐。这种苦中作乐的思想以及对稳定秩序的向往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因而贝多芬奏鸣曲在国内甚至全世界一直是钢琴演奏者通往专业道路的必学曲目。本文以贝多芬中期创作作品《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对其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进行基础分析,有利于艺术审美者以不同的视角接纳贝多芬这一作品的美感,从而完成在接受美学意义下的审美体验。

    2023年12期 No.673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论拉赫玛尼诺夫晚期作品中的表现主义元素与风格演变——以《第四钢琴协奏曲》为例

    李雨曦;

    着眼于20世纪音乐来看,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恩是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他们是完全具有先锋精神的作曲家,反对叙述客观的事物,认为艺术应该是精神世界的直白展现。他们是完全具有先锋精神的作曲家。而拉赫玛尼诺夫作为和他们同时期的作曲家,常常被冠以“保守者”的称号。在许多研究者的认知里,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继承者,他延续了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作品呈现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并且受到肖邦、李斯特等人的影响,表现力丰富且情感充沛。这无疑是拉赫玛尼诺夫作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标签。但其晚期作品中展露出冷酷风格,情感叙述的内容比较少,且恐怖、命运等主题的出现,以及紧张、急促的音响效果,无一不是具有表现主义的元素特征。本文探索拉赫玛尼诺夫晚期作品《第四钢琴协奏曲》中的表现主义元素,进一步还原其作为20世纪作曲家在创作中所尝试的转变。

    2023年12期 No.673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奏鸣曲式调性原则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变化与发展——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为例

    成晓东;

    奏鸣曲式(Sonata Form)是奏鸣曲中最重要的一种曲式结构,由古奏鸣曲式和古二部曲式发展而来。调性原则作为奏鸣曲式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随着时代的更迭,作曲技法日益精进,作曲家不断地寻求突破,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本文拟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为分析研究对象,以对比原则、过渡原则、发展原则及回归原则四种调性原则为视角,对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式中调性原则的变化与发展进行论述、归纳与总结,从而认清音乐的发展逻辑与方向。

    2023年12期 No.673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作曲技术理论

  • 斯特拉文斯基的调性轴在其作品中的运用——以《诗篇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

    邵可人;

    笔者近期通过对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的研究以及研读斯特拉文斯基《音乐诗学六讲》一书,发现他在新古典主义时期作品中的调性安排常使用“调性轴”,这一分析理论引发了笔者对其作品探索的兴趣。故笔者以调性轴理论对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时期重要作品之一《诗篇交响曲》中的调性运动展开分析与讨论。本文共分为“对调性轴理论的选择以及何为调性轴”与“斯特拉文斯基的调性轴在其作品中的运用”两大部分进行阐述。

    2023年12期 No.673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 刘雪庵抗战歌曲的艺术特色分析

    唐贤美;

    刘雪庵是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长期从事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事业,为中国音乐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抗战歌曲,本文以《长城谣》为立足点,研究其抗战歌曲的艺术特色。

    2023年12期 No.673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杨鸿年合唱作品《西风的话》创作技法及演唱分析

    徐珂莹;

    杨鸿年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指挥家、作曲家,他改编的合唱作品《西风的话》是童声合唱音乐的经典作品。这首三声部的童声合唱作品在曲式、旋律、和声配置方面都展现出了高超的创作技法和能力,具有鲜明的演唱特征。本文首先对杨鸿年合唱音乐的创作动机进行概述,然后结合作品《西风的话》对创作技法进行阐析,最后针对演唱提出了几点思考。通过分析有利于准确诠释这首作品的音乐演唱要领,提高舞台表演质量。

    2023年12期 No.673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表演艺术研究

  • 艺术经典的美育思考与实践——以《春江花月夜》为例

    管乐;罗淑文;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也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如何将经典融入高校美育资源,真正呈现艺术经典的当代价值?本文提出结合音乐文化的内涵及当代大学生的特质研究,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美育课堂、拓展高校美育的立体化路径等策略,用热爱和智慧搭建教学文本与学生自身生活之间的桥梁,在传承与创造之间不断获得新的生命。

    2023年12期 No.673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 印象派音乐——拉威尔钢琴作品《夜间飞蛾》演奏风格研究

    徐伟力;

    《夜间飞蛾》是杰出法国作曲家、钢琴家拉威尔于1905年创作的钢琴组曲《镜子》其中的第1首。这首乐曲通过飞蛾的形象展现了光下飞舞的场景,并运用左右手节奏交错的手法来描绘飞蛾飞行的姿态。半音阶旋律营造出光怪陆离、丰富变幻的音响色彩效果。本文通过研究拉威尔作品中的和声、织体、旋律特点等解析,该作品的钢琴演奏风格及技巧。

    2023年12期 No.673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 探究钢琴组曲《罗作与山歌》对彝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张澜;

    《罗作与山歌》是张朝先生结合云南民族音乐元素所创作的一部钢琴组曲。该作品以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洼垤乡、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南岸区域的舞蹈音乐为元素进行创作,并具有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北岸区域声乐体裁“海菜腔”的韵味。这部作品吸收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并具有十分严密的创作逻辑性,使钢琴音乐具有明显的民族性风格特征。

    2023年12期 No.673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 雨的声景——李霓霞《聆雨》音乐分析

    陈畅;

    本文分析了中国女性作曲家李霓霞的民族室内乐作品《聆雨》。该作品以雨为主题,对四种民族乐器的音色进行了探索性的开发,以此模拟了不同雨势下的丰富声景。本文从结构、音高、音色三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分析。《聆雨》展示了李霓霞对中国民族乐器性能和演奏技法的精湛掌握,也体现了她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现代音乐技法的有机融合。本文对《聆雨》的分析有助于提高读者对李霓霞及其作品的认识,也有助于推动中国民族室内乐创作与研究的发展。

    2023年12期 No.673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音乐表演中演奏技巧与观众情感共鸣的关系探究

    张秉谋;

    在音乐表演中,演奏技巧与观众情感共鸣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演奏技巧的高超运用,如速度变化、音色控制、动态处理等,可以更好地触发观众的情感反应,使之在音乐中得到更强烈的情感冲击。同时,演奏技巧也是演奏者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演奏者的技巧运用会直接影响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绪。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演奏技巧与观众的情感强度、类型和深度具有正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并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音乐教育应注重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培养;演奏者应不断提高创新性和表现力;观众也应通过主动参与和音乐教育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023年12期 No.673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舞蹈艺术

  •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独特性

    齐慧麟;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作相较于其他舞种而言,它更要遵循其体系,其在动作、音乐、题材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局限与“遵循”使其有了“独特性”,能够从民间生活中搬到舞台上,成为舞台艺术,成为中国舞蹈文化的代表。在民族属性、风格特点、动律特征、体态特征、民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基础上加以编创,体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性。正是因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有了这些“局限性”,所以它才有了“独特性”。因此,创作中的“局限性”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转化为“独特性”,它们是可以相互存在的。民族民间舞蹈具有风格性与独特性,地域的不同导致风格的不同。舞蹈编导对其进行学习与体验后进行创作与加工,抓住民族文化的特性,充分地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活习性,又将当地舞蹈的风格特点、动律特点、性格特点融入在作品之中。我们既要在创作上打破局限性,不断创新,也要运用舞蹈的“局限性”来进行创作创编,所以抓住各民族的独特性,是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本质。

    2023年12期 No.673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 红色文化融入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刘雅琼;相宁;

    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是当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高师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针对性地挖掘红色文化,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教学。将红色文化融入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效,还能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的认同和传承,焕发红色文化的勃勃生机。本文通过探讨红色文化融入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围绕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进而为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2023年12期 No.673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学术论坛

  • 高校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策略

    王晶;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项关键技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还有助于他们在音乐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但受教师、学生、教育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基于此,本文提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策略,以培养出具备卓越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学生。

    2023年12期 No.673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重庆市私立孤儿院音乐科及乐队研究

    谢艾伶;

    建于1920年的重庆市私立孤儿院音乐科,是川渝地区较早创建的音乐机构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从孤儿院的建设情况、音乐科的创建时间、课程设置、乐队建制与创建目的等方面,对孤儿院音乐科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是一个课程设置合理、乐器配备齐全、创建目的明确的音乐机构,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2023年12期 No.673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浅谈声乐艺术指导在演唱中的重要性

    陆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音乐事业也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声乐演唱环节,声乐艺术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演唱内涵的深化、演唱方式的提示、演唱情绪的引入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将乐曲的情感与内涵淋漓尽致地展现,充分体现出音乐的魅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声乐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以及价值分析,进而提出了声乐艺术指导的发展途径,旨在为从事相关音乐专业的人士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No.673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音乐与戏剧表演融合教学研究

    陈星谕;

    现阶段,由于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在各级教育中全面执行。学校音乐课程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而戏剧表演作为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音乐层面有很多类似之处。除此之外,戏剧表演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与音乐课程进行融合的关键性不言而喻。因此,为了有效地推动二者更好地结合,本文主要针对音乐和戏剧表演有效融合的教学对策展开分析研究。

    2023年12期 No.673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音乐史课程视角下民族高校红色资源教育新路径探究

    包为为;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民族高校音乐课程中的“红色资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承。本文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课程为例,分析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红色资源”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这一教育的新路径,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3年12期 No.673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哪些方面能提升儿童工作记忆能力?——音乐学习的驱动因素

    李美善;

    长期以来,不同领域和学科的研究人员都在探索音乐以及音乐学习对人全面发展影响,并且发现,由于音乐可以增强个体的神经系统功能,促使人的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提升,从而可以加强记忆的敏捷性、持续性和准确性。在儿童工作记忆中,音乐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音乐学习过程中容量、情绪以及注意力的因素对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这些因素也是影响工作记忆的广度,广度容量的大小会对工作记忆能力有直接影响。通过深入探究音乐学习与儿童工作记忆能力关系,不难发现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可以通过锻炼得到提高。工作记忆对我们生活上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包括学习成绩,思考能力等。工作记忆越强,处理任务的能力越强。因此深入研究音乐所引发的儿童工作记忆的结构和发展规律虽是一项基础的理论工作,但对促进人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2023年12期 No.673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教师多元化评价的实践方法探究

    颜海涛;

    本文探讨了初中音乐教师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采用多元化评价的实践方法,强调了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存在问题,如过度强调审美感知和难以反映多元化特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四个关键的评价方法,即教师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以及增添教学评价趣味性。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评价的意义,并分析目前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策略。

    2023年12期 No.673 18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美育视域下关于中职学校通识音乐课程改革策略的思考

    张杏;

    随着“五育并举”理念深入人心,美育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各界关注。本研究从中职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对通识音乐课程改革展开详细分析,结合现状分析现有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项改革策略。本文旨在以音乐教育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温润其心灵,陶冶其情操,推动美育教育在中职的发展,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提供微薄之力。

    2023年12期 No.673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视唱练耳教学中复杂节奏节拍训练的探析

    李诗彤;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的骨骼。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节奏占有重要的教学地位和较为庞大的教学篇幅。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节奏也随之复杂化,产生自由多变的形式。本文通过对常见复杂节奏节拍结合实际音乐作品的分析与研究,增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中不断发展的复杂节奏节拍的识别与感知能力。

    2023年12期 No.673 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 钢琴教育中的教材与教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宋倩兰;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进步,钢琴教材与教具的设计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索了钢琴教育教材和教具设计的有效策略,目的是提高钢琴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分析当前教材在内容选择、结构布局以及教具电子化、可视化方面的特点与现状,得出钢琴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教具进行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教学,最终为学生创造一种高效、有趣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能够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学习并掌握钢琴技能。

    2023年12期 No.673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田明;

    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对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发现了当前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本文着重探讨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方案,旨在提高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2023年12期 No.673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音乐学人

    <正>彭涛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国家文旅部优秀专家,四川省音协副主席,四川省流行音乐协会副会长。代表性作品有:歌曲《雪雁》《蜀道》《美好新家园》《嘉陵江我的母亲河》《西域情歌》《呗乌阿给晒晒晒》;舞剧音乐《远山的花朵》;交响序曲《丰碑》等。作品曾荣获文化部“文华音乐创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奖”音乐创作银奖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大奖。多次担任四川省文艺晚会音乐总监及声乐大赛评委。

    2023年12期 No.67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 《当代音乐》复刊 投稿、征订启事

    <正>《当代音乐》(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吉林省音乐家协会、吉林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当代音乐》编辑部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2233。国内统一刊号:CN22-1414/J。1.论文三版(5500字)起发,字数按摘要、正文、注释以及谱例、表格或图片面积计核;声乐、器乐作品稿件均要求线谱,简谱不收。

    2023年12期 No.673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 长春人文学院音乐舞蹈戏剧学院院长,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韩彦婷

    <正>~~

    2023年12期 No.673 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