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

访问量:50834

当代音乐家

  • 集表演、创作、教学于一体,不断开拓创新的当代笛箫艺术家——评张维良教授

    修海林;

    <正>张维良,在中国当代笛箫艺术的表演、创作、教学领域中,已然是一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文化符号"。并非每一个艺术家都能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当代每一位有很高艺术成就的民族管乐舞台表演艺术家,在自己的领域,都具有其代表性和典型性,就他们不同的风格、流派及表演技能而言,也是各具特色。若就"文化符号"而言,却是一个综合的考量:此中既因其身处可遇而不可求新的时代机遇而能够有大作为,又因其集表演、创作、教学于一

    2018年11期 No.62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教授专栏

  • 花儿:西北高原上的艺术奇葩

    黄金中;

    甘、青、河、湟,是西部众多民族生息繁衍、音乐文化传统保存最多的地方,更是民族血缘融合最深的地方,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国文化的纵深地带。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了蒙古族长调("诺古拉""呼麦"的唱法)、藏族民歌("缜固"的唱法)等音乐文化。而"花儿"正是西北高原上这诸多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展示高原文化风貌、表达高原民众心理的最重要的歌种,也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地方色彩的音乐品种。

    2018年11期 No.62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教学探析

    肖育军;肖箫;

    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教育改革领域也变得多元化、全面化,这体现在各个学科领域的改革,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也在改革的范围之内,这也标志着我国越来越重视音乐人才的个性化培养。笔者从宏观上对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个性化教学方式培养比较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光添彩。

    2018年11期 No.620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潮剧在泰国的传播研究

    杨晓青;

    潮剧诞生在潮州,至今有580年的历史。因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独树一帜。由于其诞生地位于东南沿海,所以也具有较便捷地向外传播的力量。本题论述潮剧在国内、海外的传播历史与现状。

    2018年11期 No.620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博士论坛

  • 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研究

    马宝琳;

    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发展关系着边疆音乐普及教育的未来和民族文化传承,音乐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要根据边疆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并凸显边疆性、民族性的教学体系,以适应边疆音乐基础教育的需求和发展。本文将针对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现状和该专业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在边疆省份高校从事多年钢琴教学的经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和想法。

    2018年11期 No.620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手风琴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严永福;

    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旗帜鲜明地体现"师范"这一本质属性。音乐学专业的乐器选修应着眼于彰显师范性和专业性。手风琴曾经作为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育的主干课或必修课,在国民音乐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一门乐器的价值是由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或表现功能及特色所决定的。相对于许多小众乐器,手风琴更善于展现音乐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有助于教学形式多样化。手风琴自身的魅力赋予它在高师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价值。

    2018年11期 No.620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塔塔尔族音乐研究现状、价值及其路径

    王韡;

    塔塔尔族是主要生活在我国新疆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目前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少的一个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其在我国的人口数仅有3556人。虽然塔塔尔族人口数量稀少,但是它的音乐独具特色和魅力。然而,学术界对塔塔尔族音乐的关注很少。笔者现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对塔塔尔族音乐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引起更多的学者重视且参与到塔塔尔族音乐的研究中去,珍视这一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音乐。

    2018年11期 No.620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双簧管演奏中的颤音应用

    文闻;

    颤音具体是指对平稳音呈现出规律性起伏或波动,从而促进声音升高及增强符合特定音质产生或形成共鸣。颤音对于音乐演奏家来说并不陌生,是需要表演管弦乐器时掌握的演奏技巧。颤音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颤音在双簧管中的演奏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通过颤音技巧的使用来改变音色,强化作品演绎风格,传递出音乐的独特意境,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带给观众直观的音乐体验,感受演奏家的意图。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简单阐述颤音的几种分类,其次分析双簧管演奏中颤音技巧的练习及掌握,最后具体分析双簧管演奏中颤音的应用,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2018年11期 No.620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高等音乐教育

  • 谈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皇甫幼晨;

    在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崇拜西方音乐文化,而忽视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的传承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应当自觉承担起的责任。通过设置传统音乐课程,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效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合理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全面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传统音乐的传承,实现高校音乐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018年11期 No.620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探究

    姜红仁;胡玲;吴娇;

    通过分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运用多元化音乐教育的研究路径,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涉及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校内活动、校外实践、新媒体音乐等内容,从多途径、多形式、多平台共同构建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

    2018年11期 No.620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视觉化传播视域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创新初探

    胥力文;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时代的变迁,伴随着可视化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视觉产业已经成为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会产业之一。根据以往高校的民族音乐教学经验来看,仅仅把音乐以声音语言符号去推广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而把视觉语言符号有机融入推广过程中之后,则能够收获令人意想不到的显著作用。本文从生理、心理两个层面对高校民族音乐视听结合教学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而后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提出了创新教学体系、营造发展环境与搭建实践平台等具体建议。

    2018年11期 No.620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乐谱的有效分析在视唱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程璐璐;

    乐谱分析活动之于视唱教学既是技术问题的解决途径,更是高阶音乐素养提升过程。文章结合若干课堂教学实例,针对"乐谱的有效分析"在单声部视唱与多声部视唱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在分析乐谱的基础上进行视唱,以说明视唱教学中"乐谱分析"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所在。

    2018年11期 No.620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 数字化环境下音乐教学软件的设计与构想——视唱教学辅助软件“Mentor”的升级版设计与分析

    陈卉卉;

    在数字化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大背景下,数字化环境中音乐文化呈现出的多元性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者的想象。文章旨在解决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及社会各领域音乐爱好及学习者普遍面临的视唱学习困境,以介绍"Mentor"视唱教学辅助软件升级版的设计与构想为内容,对这款软件设计的理念、功能和操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指出其功能实用、便捷,内容全面、丰富,以及针对性较强等主要特征;希望能对视唱教学的数字化改革,发挥一点积极作用。

    2018年11期 No.620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刘颂章;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已经无法与当前的教学需求相适应。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需要对现有的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大改革。而专业性较强的音乐表演专业,在实际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强音乐表演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音乐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有效认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和音乐技能的掌握得到加深。所以,想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就需要对音乐表演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论述了音乐表演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时对音乐表演专业当前的教学现状加以分析,最后大胆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仅供参考。

    2018年11期 No.620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案例教学法下民族歌剧排练课程的教学改革

    龙湘菡;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法学教育,是法学实践中的重要教学方法,将该方法运用于民族歌剧的排练课程,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性,对其艺术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有益。笔者在此对如何将案例教学法更好地应用于民族歌剧排练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出浅要分析。

    2018年11期 No.620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关于大学流行音乐欣赏课程的思考与建议

    何添;

    "流行音乐,一种音乐类型,包括多种风格,易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对它的欣赏无需多少音乐知识或音乐技能。"[1]流行音乐是当今世界流传范围较广与受众群体较广泛的音乐形态之一。流行音乐在现代社会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流行音乐相关专业进行学习。该课程的载体以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等流行音乐风格为主。笔者着重对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剖析,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可能的参考,为大学流行音乐教育的良好发展,探索一些务实且具有成效的方式和途径。

    2018年11期 No.620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高校长笛艺术的民族化教学探索

    王怡雯;

    随着西方艺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长笛作品日益发展和普及,而目前在长笛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如何探求长笛作品在教学方面的民族化,通过长笛艺术民族化教学展现我国民族作品是教学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这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最佳方法。

    2018年11期 No.620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产学研视域下河南曲艺音乐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金萌;

    本文在借鉴我国区域传统音乐课程建设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河南地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在产学研视域下将河南曲艺音乐本体的课程教学、曲艺文化的实践研究、曲艺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对河南曲艺作为地方高校课程的体系构建做基础性的探究,旨在弘扬民族地方曲艺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更为河南曲艺音乐在高校教育传承的研究拓展出新的平台。

    2018年11期 No.620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美国高校古典吉他教学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钱政贤;

    古典吉他是一门历史悠久、魅力独特的西方弹拨乐器,在美国高校中,已经形成了科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的高校吉他教学还存在着多方面不足,因此有必要对美国古典吉他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推动中国高校古典吉他教学的发展。

    2018年11期 No.620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敖云朝格图;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作为我国的主要教育科目之一,旨在培养具备音乐理论知识和表演能力的人才。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有音乐课程教育,但由于高职院校对于音乐教育的不重视以及对其相关的投入较低等原因,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在音乐教育方式上没有更多的改进与完善,使音乐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学校应明确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意义,透析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2018年11期 No.620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文化产业背景下艺术院校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研究——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的排演启示

    姜楠;

    本文以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的排演为例,分别从排演意义、排演启示等方面阐述文化产业背景下艺术实践课程化、大型艺术活动项目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对于实现艺术类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文化建设创新研究的路径和模式。

    2018年11期 No.620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基础音乐教育

  • 艺术类技能大赛对“3+4”及中高职衔接模式教学改革的价值研究——以音乐艺术为例

    王冰;黄明亮;

    "3+4"分段式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纵向横向发展、破解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吸引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普通高校如何在此新形势的引领下,突出技能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将来更好地就业,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衔接模式的教学改革中都彰显了重要的作用。

    2018年11期 No.62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微课在中职幼师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张瑞;

    随着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沟通方式随之发生变化,也影响着我们的音乐教育发展。今天,90后、00后这些享受着高速信息时代的学生成为校园里的主要授课对象。为了更好地服务歌唱教学,为教学注入鲜活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刻不容缓。因此,笔者在提高歌唱教学质量这条道路上做了不少尝试。通过对比,将微课融入幼师的歌唱课堂中,既能提高专业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创造性,又能提高学生在歌唱课堂中的参与度,相得益彰,教学相长。

    2018年11期 No.620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中小学音乐课堂导入教学技能的思考

    李红蕾;

    一个好的开场白是一堂课高效的开始,正如歌剧的序曲可以为整首作品定下基本基调、引导观众有效欣赏一样,"导入"若是好的开场白,则一定会使你的课堂精益求精。"导入"从新知识的新颖度和有趣性出发,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深入地参与课堂。当然,"导入"并不完全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可以是在课程开始之前,也可以在课程中间导入新的知识点……其实,教师在任何课程中,都会有一个类似"介绍"的"导入",进而自然地切入主题。这样看来,"导入"是很重要的,老师们需要注意培养"导入"技能。

    2018年11期 No.62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趣味发声练习在小学中低年级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朱明珍;

    音乐的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的中低年级学生普遍生性好动活泼,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尤其对于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实物普遍比较关注,这也需要音乐教师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采用趣味发声的方式来进行歌唱教学,提高学习兴趣,不断拓宽学生的音域,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018年11期 No.620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考

    刘忆莲;

    音乐欣赏课教学目前呈现本末倒置、机械模仿的现状,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在组织音乐欣赏课教学时,首先要明确目标,让目标贯穿欣赏课教学的始终;其次要凸显学生主体,灵活使用教法;最后要立足学生需要,引导学生反复聆听,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

    2018年11期 No.620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绘本应用的现状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潘莎莎;

    幼儿园音乐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在音乐活动中巧妙使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审美体验和想象力。本研究通过了解本地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绘本应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018年11期 No.620 64-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民族音乐研究

  •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视野下的晋中民歌——晋中民歌钢琴作品解析

    王海燕;

    以晋中民歌为素材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移植了民歌的旋律,但不是完全"再现"。作曲家通过调式调性、音区、节奏变化、八度加强、和弦加厚、复调、旋律装饰等技法,既保留了民歌的风格特征,又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使得晋中民歌的魅力在钢琴上得以传承与发扬。本文通过对晋中民歌钢琴作品的解析,让更多的人了解晋中民歌,学习晋中民歌钢琴作品,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作曲家关注晋中民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晋中民歌主题作品。

    2018年11期 No.620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 非遗视域下的南昌县锣鼓十八番民间文化挖掘与保护

    万翔;赵昕;

    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与繁荣,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有关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我国县级地区的人文历史,在这种保护非遗的国家政策盛行的背景下,应该努力把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互融合的机会。本文以南昌县锣鼓十八番为例,从探讨南昌县锣鼓十八番的形式与特点入手,着重说明了如何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与保护,这对实现我国文化强国的目标,使社会更加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8年11期 No.620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山东胶南藏马大鼓的艺术特点及传承保护初探

    张钰婕;

    藏马大鼓,是流行于山东青岛胶南地区藏马县的一种集说、唱、演于一体的鼓曲类传统曲艺艺术,唱腔高亢婉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现如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这种流行在田间地头的民间曲艺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法,对藏马大鼓现存的唯一传人丁加贞进行了采访,就藏马大鼓的唱腔、题材、演奏形式等音乐特点进行概述,并对其蕴含的传承价值及保护进行探讨。

    2018年11期 No.620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东北大坡镇董家唢呐班与婚丧仪式研究

    张谭赫;

    婚丧仪式是董家唢呐班社经常参与的活动,笔者以董家唢呐鼓吹乐班子作为切入点,对其艺术活动展开追踪和调查,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大坡镇董家唢呐班社在婚丧仪式中的作用,并展望在当今时代发展下班社的前景,来进一步宣传家乡的民间艺术班社。

    2018年11期 No.620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外国音乐研究

  • 柴可夫斯基《杜姆卡》演奏技巧分析

    薛白;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融合了优美清晰的旋律线条、戏剧性和浓郁的民族小调风格,呈现出生活的美感与气息。《杜姆卡》是柴可夫斯基创作高峰期最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之一,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向上、激情澎湃的民族性格。在演奏《杜姆卡》时,需要良好的钢琴演奏技巧。本文通过对触键、踏板的运用以及声部的平稳控制的分析,让演奏者透过富有歌唱性的音质,来表现出充满生气的旋律线条及其创作的民族特色。

    2018年11期 No.620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贝多芬《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op.69》演奏探析

    李依桐;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作曲家之一。大提琴这件乐器从巴赫时代开始逐渐受到重视,直到海顿、莫扎特时代才逐渐获得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两位作曲家还没充分地去发掘大提琴这件乐器的特质。直到贝多芬时代,随着大提琴奏鸣曲的问世,大提琴的音域得到扩张,其特质也得到较为充分的挖掘。贝多芬为大提琴与钢琴创作的作品有五首奏鸣曲和三首变奏曲。本文选取《第三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创作背景的介绍、和声曲式的分析,结合笔者此前的钢琴演奏实践,来进一步阐释演奏实践中作为钢琴演奏者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作品的结构及作曲家组织乐曲的手法:第三部分从钢琴演奏者的角度结合笔者演奏实践来提出一些演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四部分为结语部分。

    2018年11期 No.620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作曲技术理论

  • 琴学“和”之观念对当代器乐演奏艺术的启示意义——以张朝钢琴曲《中国之梦》二度创作为例

    丁骏楠;王爱国;

    中国现当代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创作而成的器乐作品,在其演奏实践中的诠释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演奏体系中的表演观念,还应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积淀中,找寻其二度创作中的审美话语。钢琴曲《中国之梦》作为张朝契合时代主题的钢琴音乐新作,在音色的设计中融入了编钟、古琴等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通过隐喻象征的手法,表达出其对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赞颂之情。作曲家张朝在创作中借古喻今,在曲中灌注了中国古代"琴文化"之精神,在具体的演奏实践中也汲取了古琴艺术"和"的美学观念,使作品凸显出融合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本文试以该曲的二度创作为例,探寻其吸收"和"之审美观念所形成的演奏话语,就其二度创作中的美学意图加以探讨,以期借此阐明古琴演奏美学对现当代器乐演奏艺术的启示意义。

    2018年11期 No.620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半音技法分析——以《大江东去》《卜算子》为例

    崔莹莹;

    20世纪上半叶,青主与黄自两位作曲家创作出了我国最早的几首代表性的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中体现出了较为复杂的半音技法与调式组合关系,呈现出半音体系化的进行特征,并非"和弦半音"的特点。本文以此两首作品为依据,分析其中的半音化技法特征。本文认为,黄自在艺术歌曲《卜算子》中体现出了比青主的《大江东去》更为强烈的"调式半音体系"和现代半音技法特征。

    2018年11期 No.620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冼星海艺术歌曲《断章》研究初探

    常钰;魏艳;

    艺术歌曲《断章》是冼星海留法归国初期的作品,歌曲采用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借鉴了民族音乐语汇,具有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论文运用音乐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对艺术歌曲《断章》的音乐特征、民族风格进行研究,揭示《断章》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艺术歌曲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2018年11期 No.620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无节拍节奏语言探秘——以现代打击乐作品为例

    吕政道;

    节奏是一种感性的、可以独立存在的特殊音乐语言。而无节拍的节奏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探秘无节拍节奏语言的内在规律和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艺术手段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2018年11期 No.620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表演艺术研究

  • 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之探究

    胡珅;

    美声唱法十七八世纪在意大利兴起后传遍全球,目前,世界各地皆有其忠实的学者、听众,在我国也有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潜心学习和研究。近些年来,我们逐渐转变思想,思考如何用科学的西洋唱法来演绎我们中国的声乐作品,在唱好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外国语作品的同时,如何将中国传统声乐作品以及当今创作作品演绎得更好。

    2018年11期 No.620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合唱中声音训练的重要性

    李新荣;

    合唱主要是利用声音来进行展示的一种音乐载体,即以人声演唱为主。在合唱中所使用的乐器就是人的嗓音,但合唱过程中的发声技巧与方法都是有共通性的,因此科学、合理的声音训练可以提升合唱队员的演唱技巧,从而发挥出自身的演唱功力,实现合唱声音的协调与统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声音训练的重要性,然后简单地描述了合唱时应保持的状态,提出了几点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针对现阶段的训练情况来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为声音训练提供帮助。

    2018年11期 No.620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表达探析

    李建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了,喜欢音乐的人们也在参加各式各样的合唱团,意味着合唱这种艺术文化的发展也带动着社会脚步的前进。所以要达到一个很好的演出效果就必不能少一位有着出色水平的指挥者,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2018年11期 No.620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钢琴演奏中艺术表现的综合运用研究

    代洪辉;

    钢琴演奏技术的综合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些综合运用贯穿于钢琴演奏和教学的全过程。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技术来完美演绎钢琴音乐,是钢琴教师不停探索的课题。

    2018年11期 No.620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试论钢琴演奏个性化风格的形成

    刘畅;李婵;

    钢琴演奏是一门二度创作艺术,也是带有创造性色彩的,而最鲜明的表现就是个性化风格的形成。作为当代演奏者,应充分认识到个性化风格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演奏基本功的夯实、作品体验的加强和文化修养的丰富等,全面提升演奏质量,形成个性化演奏风格,这对于个人和钢琴事业的整体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2018年11期 No.620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技巧及其训练

    余红;

    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离不开左右手的配合,所以左右手的技巧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小提琴的发音需要依靠右手拉弓来完成,但是左手会对小提琴的表现力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所以,小提琴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左手技巧所决定的,这就需要演奏者重视左手技巧的训练。本文针对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技巧及其训练进行研究,从左手的重要性入手,之后针对左手基本动作要领以及左手技巧训练进行论述。

    2018年11期 No.620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音乐在戏剧中的作用分析

    崔晓璇;

    音乐,作为戏剧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元素,在戏剧作品中可发挥出烘托性、揭示性及技术性等综合效用。音乐可烘托升华戏剧的主题、营造特定的舞台氛围、加强特定场景的舞台效果,亦可塑造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与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提升作品的戏剧性和艺术性、挖掘戏剧作品的民族特色,在技术层面,音乐更是促成戏剧不同场景间完成自然转换的顺滑剂。因此,音乐对戏剧的意义及在戏剧中的多元作用,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2018年11期 No.620 110-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舞蹈艺术

  • 浅析吴晓邦和戴爱莲的舞蹈历史价值

    黄雨微;

    谈到舞蹈界的先驱人物,当数吴晓邦先生和戴爱莲先生。他们在20世纪初那个中国舞蹈还处于开荒阶段的时刻,都把自身在海外吸纳的舞蹈经验知识和舞蹈发展思维运用到中国舞蹈的发展中,主要在开拓"新舞蹈"、发展民族舞蹈文化、促进舞蹈内趋科学、培养舞蹈教育人才这四个方面让中国舞蹈的枝芽渐渐盛开,为以后中国舞蹈的枝繁叶茂积蓄了营养价值。

    2018年11期 No.620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浅谈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育

    王巍锦;

    舞蹈教育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舞蹈教育不仅提升大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得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地方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本文从分析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育开展的现状出发,探索改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育现状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推进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育。

    2018年11期 No.620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健康中国背景下广场舞传承与发展研究

    叶玲;

    城市文化成为当前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令人注目的内容。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广场舞以其动作简单、乐曲欢快、运动量适宜等优势而为众多中老年群体所喜爱,它也成为"健康中国2030"理念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元素。为此,要明确广场舞的实际健身功效,充分考虑中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变换和挖掘广场舞的潜力,使之融入民间体育组织推广体系之中,加快健康中国2030体系的构建。

    2018年11期 No.620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硕士园地

  • 结构助词“的”“地”在现代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发音分析

    王淑芳;刘子涵;

    在现代作品演唱中,我们常遇到歌词中的结构助词"的""地"的发音不符合语言规范的现象,将"de(t?)"唱"di"音,而大多数作品中发"di"音似乎更符合歌唱发音韵律。本文主要以现代声乐作品为例,从歌唱发声韵律审美来分析"的""地"的这一发音现象,以期梳理其规律特点,能更好地为歌唱服务。

    2018年11期 No.620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 寻乐白山黑水间——《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述评

    杨雅淇;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是中国音乐学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集成工作自1979年开始,历经11个年头,音乐工作者前辈们走遍了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国人展示出了一部雄伟的民族文化长卷。这部集成最重要意义便是其调查范围涵盖56个民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少数民族歌曲收录其中的集成。本文将围绕其中的《黑龙江卷》《吉林卷》《辽宁卷》中的少数民族部分进行分析探究,提出拙见。

    2018年11期 No.62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槐花几时开》的人物形象与演唱处理

    郭喆;

    《槐花几时开》是一首珍贵的四川民歌。它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话,通过这几句话,一个坠入爱河的年轻女孩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本文想通过对《槐花几时开》的人物形象分析与演唱处理教会人们怎样分析和更好地表达一首作品的内容情感。本选题的研究,为在民歌作品中如何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为演唱者在演唱《槐花几时开》时能更好地进行人物角色定位与演唱处理提供参考。

    2018年11期 No.620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梅西安《图伦加利拉交响曲》的乐队配器手法分析

    赵青;

    梅西安是近代颇具影响力的音乐大师,这部《图伦加利拉交响曲》是他唯一一部交响乐作品,也是最深刻的一部作品。本文对《图伦加利拉交响曲》的配器手法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究《图伦加利拉交响曲》的创新特点。

    2018年11期 No.620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学术论坛

  • 以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反观歌唱活动在现代德育中的作用

    王锋;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更是把美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歌唱活动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部分,隶属于美育的范畴,本文联系蔡元培先生的一系列有关德育和美育的论述谈一谈歌唱活动对于现代学生德育的影响作用。

    2018年11期 No.620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从民族视角透视中国当代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

    马柯;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此形成了多种声乐艺术,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拥有众多宝贵的审美思想与精髓,对此,我们应尽量继承它、发扬它,传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提高我国群众审美取向。文章分析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018年11期 No.620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从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看中国古诗词音乐的当代意义

    孙好好;胡雨时;朱逸非;

    近期,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使中国诗词音乐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并掀起一阵诗乐的浪潮。本文以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内容和受众反馈为研究的切入点,对节目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即《经典咏流传》节目的音乐分析、观众反馈的数据分析、个案的阐释,以此探讨中国古诗词音乐的当代意义,呈现当代大学生对此问题思考的一个视角。

    2018年11期 No.620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 钢琴普及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张立鸿;

    近几十年来钢琴普及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在音乐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和问题,走到了发展与改革的十字路口。本文分析阐述了钢琴普及教育在思维理念和组织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普及教育的教学目标、教材教法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思考,并就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教法细节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8年11期 No.620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二胡感知律制的测量与分析

    王鑫;吕雅超;

    在中国民族乐器音乐实践中,经常存在实际演奏音高与理论律制数据不相符的现象。本文以二胡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将律学理论与音乐实践在心理听觉层面进行测量与分析,以期将律学理论与音乐实践更好地结合。

    2018年11期 No.620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 试论高水准群众文化音乐展示平台的构建

    陈健;

    群众文化音乐发展与推广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群众文化音乐的社会功能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亟待有效改善与长远发展。并且长期以来群众文化音乐发展也面临基础设施缺陷等诸多问题。如何推动群众文化音乐发展与推广成为重要问题,这也引发了笔者关于构建高水准群众文化音乐展示平台的思考。

    2018年11期 No.620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别样的方式:《寻找刘三姐》

    楚卓;

    电影《寻找刘三姐》是一部大型的民族歌舞风情片。影片在广西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京族等少数民族风景优美的村寨取景,通过民族音乐、民俗风情的渲染,展示了广西少数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真挚美好的爱情环境。文章从民族音乐学和电影音乐的视野,来窥视少数民族音乐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在特定语境下,旋律、乐种、类型、风格等可以作为符号起作用,指向某种不同于自身的东西,进而涵化出多种诠释少数民族音乐的视点和"听点",拓展了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2018年11期 No.620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