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苗;
农村小规模学校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振兴乡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短板”。“互联网+支教”改善了“开不齐、上不了音乐课”的现象,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支教”音乐美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通过观察“互联网+支教”音乐美育课堂教学视频,分析音乐教学活动内容、授课对象、教学方法等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及策略。
2025年02期 No.68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李娅;
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讨班级合唱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并应用“菱形结构”创新教学理念,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研究设计了多维度的教学内容,包括基础训练、拓展活动和提升训练。采用分层教学和混合教学法,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达成度评估体系,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发展。本研究旨在解决班级合唱教学中的现存问题,为班级合唱人才培养提供有效路径,促进学生在音乐水平、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2025年02期 No.68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冯凡;裴灿灿;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开展,“互联网+”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互联网+”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的融合,理应在明晰二者之间关系与融合价值的基础上,尝试引进“互联网+”理念,及时转变教育思维,探索“互联网+”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的融合路径,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创新。
2025年02期 No.687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 蒋雨琪;卜莉;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美育素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基础音乐教育的课堂上,钢琴是最为广泛使用的教具,因此师范生钢琴教育应得到重视。钢琴技能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课堂质量,是实现基础音乐课堂增效减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新时代做好师范生钢琴技能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衔接、保证基础音乐课堂的质量与效率为出发点,分析目前师范院校钢琴教育的现状,研究如何提升师范生钢琴技能。
2025年02期 No.68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 侯斯琦;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将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教学形式相融合的教育新模式。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学习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和质量评估体系,旨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流行音乐基础键盘与实践课程是理论学习与练习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课程,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涌现出流行音乐基础有关优质教学资源,同时拓展了线上教学交流平台,教师通过创新授课模式,充分挖掘线上线下教学混合模式优势,整合优秀教学资源,在线上教授和分享流行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演奏技能,线下指导加强键盘演奏实践能力,并综合线上线下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建立科学的混合教学评价体系,可打破传统线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促进学生高效便捷获取并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
2025年02期 No.687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邢一林;
中小学管乐团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的创设,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延伸拓展,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管乐团第二课堂的建设,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音乐教育质量、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中小学管乐团第二课堂的创设策略与具体实践,以期为中小学管乐团第二课堂创设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02期 No.687 44-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 徐晓雯;何焱;
随着当前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产业及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这一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有部分学者研究“互联网+”在各主流学科领域的应用,但对于其在声乐学科领域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首先介绍“互联网+”的概念定义,其次对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最后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出发,结合慕课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实现“互联网+声乐教学”,对信息化时代的声乐教育发展作出新的尝试。
2025年02期 No.68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刘梓凝;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母语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有着丰富的音乐母语资源,如何在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发扬这些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音乐母语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研析,旨在为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2期 No.68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信玉杰;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众多高校音乐教师开始在课堂上采取新媒体手段来进行多元化教学。新媒体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地扩充教学资源,还使综合类高校音乐艺术硕士学生在音乐表演方面的体会更为丰富和充实。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视域下综合类高校音乐艺术硕士教学实践的现状及发展路径,从新媒体视域下音乐艺术硕士教学发展现状、新媒体在高校音乐硕士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实践运用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把握新媒体时代音乐艺术教学实践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同时,本文的研究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融合跨学科教学,对音乐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025年02期 No.68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施怡;
在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增强审美能力方面,音乐教育的作用无可替代。其中,节奏作为音乐的基石,不仅是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还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当前教育背景和现实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为初中音乐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理论参考。
2025年02期 No.68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吕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陶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策略。通过阐述陶笛的历史渊源、种类特点,分析其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发展和传承文化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详细介绍充分的教学准备、扎实的基础教学、精选有梯度的曲目及多元评价等实践策略的综合运用,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参考,以提升陶笛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5年02期 No.687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 潘雨桐;
器乐合奏是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常见形式之一,通过几种不同乐器在一起演奏,以及各演奏成员在合奏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器乐合奏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不同于器乐独奏,十分考验合奏过程中各个成员的演奏水平及相互配合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器乐合奏水平,是高校音乐教师关注的重点。合作学习模式既能锻炼学生合奏技能,又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彼此配合默契度的有效途径,将其应用于高校器乐合奏教学中,对师生双方的教与学均大有裨益。基于此,本文就高校学生器乐合奏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展开探讨研究。
2025年02期 No.687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 冯敏娜;
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专业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它在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基础训练的关键角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多元文化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文化理念下视唱练耳教学如何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音乐能力,通过分析多元文化教育、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多元文化音乐能力等问题,提出了视唱练耳课程培养多元文化音乐能力的教学理念、策略、方法。
2025年02期 No.687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刘少婷;李娜;
随着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及教学方法创新的需求,高中音乐课程的“教”与“学”被赋予新内涵。教师的“教”需超越知识、技能的传授,引领学生从多维度挖掘、探索音乐作品;学生的“学”应摆脱单纯模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寻音乐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并迁移运用于实践。因此,以统编教材“中国古代音乐”单元内容为基础,借鉴大单元教学思路进行创新与探索,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整、优化,推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2025年02期 No.687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郭洮孜;
舞台表现力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单簧管演奏者而言尤为关键。本文从单簧管学生舞台表现力培养的重要性、现状问题及有效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舞台表现力对于单簧管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为有效提升单簧管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舞台表现力培养,可以促进单簧管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2025年02期 No.687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郭诗芬;
莫扎特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世界公认的音乐天才,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本篇文章通过选莫扎特所创作的喜歌剧《女人心》当中的一首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艺术特征、人物角色、演唱分析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细节,旨在帮助演唱者能更精准地把握其音乐风格、理解人物情感,更好地诠释这首作品。
2025年02期 No.687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张奕子;
前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体裁,一直流传至今,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版本。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在音乐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波兰作曲家肖邦根据巴赫的这部作品创作出了享誉世界的《24首前奏曲》。本文从两位作曲家的前奏曲入手,根据前奏曲的特点,阐述两位作曲家所创作的前奏曲的不同之处,重点分析其演奏特点与实际运用。
2025年02期 No.687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 王吉蕊琪;
门德尔松是犹太裔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是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他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同时也具备了浪漫主义的抒情。本文以演奏视角为切入点,以《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创作特点、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对比不同演奏家的演奏版本,结合笔者练习与实践后得以成文。
2025年02期 No.687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黄仁和;单宏健;
本文探讨了莫扎特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情感表达与角色刻画,重点分析了歌剧《唐璜》中的选段《请你到我窗前来吧》。文章概述了莫扎特歌剧的风格与特点,并讨论了男中音在莫扎特歌剧中的重要地位。文章还对《请你到我窗前来吧》的背景和角色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其在歌剧中的位置与作用。本文通过对旋律、和声、配器和音乐织体的详细音乐分析,揭示了这一选段的音乐特征和表现力。文章探讨了声乐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并结合表演实践中的角色塑造,展示了如何通过表演实现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诠释。最后,综合分析了情感表达和角色刻画的多维度表现,强调了两者在音乐表现中的紧密关联。
2025年02期 No.687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张青果;
本文对莫扎特创作的喜歌剧作品《唐璜》中的经典咏叹调《你就会看到》进行浅析,文章内容结构为介绍作品背景、论述其艺术特征、研究谱面和分析不同艺术家对咏叹调《你就会看到》的演绎,取其精华总结出歌曲的演唱技巧,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见解几个部分。
2025年02期 No.687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 吴冉冉;
随着跨界学科的日益盛行,艺术作品多元素融合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本文将以丹麦作曲家珀尔·纳尔戈尔的《前奏曲与蚂蚁赋格》为例,通过分析作曲家的灵感来源,以及作品对于数字逻辑的运用、造型艺术的借鉴和哲学层面的思考来探讨赋格与数字、造型艺术、哲学思想等元素的结合方式,探索以赋格为载体的多元素融合后的新产物。
2025年02期 No.687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王心宇;
科恩戈尔德与莎士比亚作为音乐界与文学界跨越时代的杰出代表,均在其领域内铸就了不可磨灭的艺术成就。目前已有的文献多聚焦于科恩戈尔德的管弦乐、歌剧与电影配乐等方面的创作,而对其在古英语艺术歌曲上的探索与关注相对较少。本文将分析科恩戈尔德如何巧妙地将文学巨匠的诗意与自身音乐才华相融合,从文本背景、音乐结构以及与文学原作的内在联系来探究科恩戈尔德基于莎士比亚作品创作的所有古英语艺术歌曲,并梳理科恩戈尔德创作中深厚的“莎翁情缘”,以期为西方音乐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有价值的思考。
2025年02期 No.687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 侯瑞囡;邱国明;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辉煌的一个朝代。汉代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展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政治、文学、音乐等多个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成就。作为古代音乐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汉代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价值。现代大型原创表演剧《汉乐华章》就是以汉代音乐为主要创作内容,以汉代文化为核心,结合当代艺术形式、创作手法和创作理念的音乐作品。通过对该剧目的研究,可以看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汉代音乐文化的新发展。
2025年02期 No.687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王邓君紫;覃勤;
释义学作为一门专注于解释的科学,它为所有文艺学科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表演的二度创造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域。本文以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夕阳箫鼓》为研究对象,探究该作品演奏的二度创作。首先,将简单介绍音乐释义学的基本方法;其次,运用音乐释义学的方法对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内容与情感进行简要的分析与阐释;最后,从作品理解的启示与《夕阳箫鼓》演奏的启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二度创作下所产生的新的音乐意象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解读这些经典的钢琴作品,来展示中国钢琴的民族风格与民族内涵,探索中国钢琴的发展趋向,为继承中国的钢琴艺术与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5年02期 No.687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 方芳;
钢琴伴奏艺术在群众合唱中的应用,随着合唱活动的普及和发展,逐渐成为音乐教育和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合唱不仅是提升社会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人际交流、增强集体意识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钢琴伴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伴奏技巧为群众合唱提供有力支持。本文结合钢琴伴奏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分析了群众合唱对伴奏的需求及钢琴伴奏在群众合唱中的艺术表现力,探讨应用策略,旨在推动钢琴伴奏艺术在群众合唱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2025年02期 No.687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王子玉;
本文以宋代军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与历史研究法,分析其在政治象征与社会文化宣教中的功能与角色,并进一步结合宋代军事秩序重构下军乐的政治象征化、军乐多场域实践中的意识形态引导“崇文抑武”政策驱动的文化补偿效应,以及地缘压力与市民文化兴起对军乐“华夷之辨”与君民联结功能的催生等历史语境,揭示其复合功能与多元角色生成机制与合理性——即多重政治、军事、文化动因的协同作用,使其从单一军事工具角色衍生出集权力仪式展演、意识形态引导、文武价值平衡、文化认同凝聚、文化纽带联结等于一体的多维功能角色架构。
2025年02期 No.687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0K] - 甘芳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成为增强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的重要方式。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崇左市东部的扶绥县,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壮族原生态民歌。扶绥壮族原生态民歌是一种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音乐形式,但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其生存环境受到挑战。本研究从新传媒视角出发,探讨扶绥壮族原生态民歌的传播、保护与传承。通过分析新传媒在民歌传播、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旨在提出一套综合性的策略,以促进扶绥壮族原生态民歌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No.687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申奥;宫伟;
“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创新平台,致力于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是教育理念的创新。红色音乐为“一站式”学生社区注入文化内涵与教育资源,而“一站式”学生社区则为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实践平台和展示空间。本文将从共生与共鸣的角度探讨这种融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与责任意识,促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者的共生效果和共鸣体系对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深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2025年02期 No.687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万雅萱;
在合唱艺术中,声部平衡与和声处理是合唱指挥的核心技巧,直接影响合唱作品的呈现效果和感染力。在作品《长恨歌》中,《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声部平衡与和声处理尤为突出,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为合唱指挥提供了实践指导。这部作品以深情歌词、优美旋律和精巧和声处理著称。合唱指挥需确保各声部和谐统一,精准展现作品艺术内涵和情感色彩。研究《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声部平衡与和声处理技巧,有助于提升合唱表演水平,对合唱指挥艺术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025年02期 No.687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 王悦;
本文以陈其钢管弦乐队作品《五行》为研究对象,从音色塑造及音色音响布局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寻作曲家在本部作品五个乐章《水》《木》《火》《土》《金》中的配器思维,试图了解作曲家独特的音色音响处理手法,以及他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西方管弦乐队形态相结合,创造出情感极为细腻且音乐色彩神秘悠扬的作品的。
2025年02期 No.687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周黎麟;
钢琴作为西方代表性乐器,在中国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人文魅力。中国音乐种类繁多,大多数中国钢琴作品是以民间音乐素材或声乐作品创编而成的,因此中国钢琴作品以其强大的旋律性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声性强大的西方乐器与旋律性突出的中国音乐相结合,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作为支撑,而且需要演奏者运用不同的触键演绎不同的中国风格。本文将以钢琴改编曲《思恋》为例,着重对演奏中的触键运用进行探究,希望在演奏和音乐风格理解等方面对练习者有所帮助。
2025年02期 No.687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张小璐;
歌剧《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是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也是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奠基石,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以整部作品的故事人物背景为铺垫,从曲式结构、咬字吐字、情感表达等方面对歌剧的经典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的角色形象塑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歌剧中主人公“喜儿”的人物形象变化,从而更好地完成对选段的二度创作。
2025年02期 No.687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卢润泽;
在如今音乐高速化发展的时代,Citypop作为曾经风靡全球的音乐风格,如今也在给创作、改编及音乐市场不断地提供养分。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Citypop的音乐风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基于对当前音乐市场的分析,而是基于对未来音乐市场的预测。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音乐风格,但Citypop的概念已经被重新定义了很多次。其音乐风格包括:流行、另类和电子、嘻哈和硬核音乐,等等。本文主要探讨Citypop的发展史和分析Citypop音乐的和声及作曲,并说明Citypop音乐带给了我们什么,在那个年代又代表了什么,展示只属于Citypop音乐独具一格的魅力。通过作品具体分析当下流行音乐中和传统意义上的Citypop的不同,做音乐应该勇于去创新,不能局限在一个框架中,我们应该在音乐中展示出独特的一面,每种类型的音乐都有无限的可能,应不断地去创造,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文还总结出当下Citypop融入不同的流行音乐的影响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发表对Citypop的看法。
2025年02期 No.687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 雷睿霓;刘娟;
中国声乐是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传统审美的艺术表演形式,需要在演唱中融入中华元素。近年来,艺术工作者在科学性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声乐的多样性。本文对中国声乐历程及其现状进行分析,从声乐的多样性与科学性出发,并将其有效融合,探索声乐实践的发展方向,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与民族表演风格,创新艺术的审美思考,注重演唱者的自身特征,搭建声乐评价体系,探索教育的因人而异,深化中国声乐多样性与科学性的实践应用研究。
2025年02期 No.687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 董文妍;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音乐教学需与时俱进,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基于人教版音乐的教学内容,深入剖析京剧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并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创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将京剧融入音乐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建议。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举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为培养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青少年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02期 No.687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尹鹏翰;
在交响乐队中,双簧管通常被安排在木管组的中间位置,与其他木管乐器共同构成乐队的中坚力量。双簧管演奏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技巧、敏锐的听觉和出色的协奏能力,才能在乐队中发挥出最佳水平。本文深入探讨了交响乐队中双簧管演奏的位置与重要性,分析了双簧管在乐队中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以及与其他乐器的协同演奏关系,强调了双簧管演奏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并指出了在乐队中双簧管演奏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通过本文的论述,演奏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重要作用,共同营造出和谐、统一的音乐效果。
2025年02期 No.687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 范顾佳;
劳动号子作为民歌的精华,深深扎根于民众的生产实践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以巴蜀地区的《川江船夫号子》和《嘉陵江船工号子》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音乐分析等方法,从地域溯源、演唱风格、曲式结构、衬词运用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在劳动协同、情感传递、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多元价值,并探寻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路径,旨在为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与传承贡献力量,展现劳动号子的不朽生命力。
2025年02期 No.687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黄越嘉;
本研究聚焦于红色基因传承背景下岭南音乐文化在高校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其内涵对于培育时代新人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岭南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本研究旨在通过将红色文化与岭南音乐相结合,探索创新的教育方法和实践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同时,也为高校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5年02期 No.687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 张旭楠;
2024年4月19日,为期三天的“中法视唱练耳国际交流研讨会”暨第五期“全球视野下视唱练耳学科建设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学术交流会议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承办,邀请到全国各大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综合大学、师范类大学及艺术类附中的相关学者和专家参会。本次会议最主要的亮点为开放课堂部分和现场交流研讨部分,开放课堂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的老、中、青三代教师的多个班级组成,参会学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进班听课,这大大提高了学者和专家学习和听课的效率;现场学术交流以“圆桌”会议的形式进行,专家的互动交流更加直接,学术交流效果更好。本次活动加强了全球各大高校视唱练耳学科的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为我国各大高校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有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
2025年02期 No.687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 李麟萱;张竹岩;王文龙;
河北高阳昆曲是昆曲在万历年间流入北京后于河北高阳民间形成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昆曲在北方发展的重要分支,它的形成为北方昆曲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笔者采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来梳理河北高阳昆曲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昆曲的流变及河北高阳昆曲的发展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力图清晰完整地展现河北高阳昆曲的发展历史,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河北高阳昆曲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作出贡献。
2025年02期 No.687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